刘禹锡写下陋室铭之后-刘禹锡为什么要写《陋室铭》

2024-10-13 14:53:48      点击:
刘禹锡写下陋室铭之后?刘禹锡为什么要写《陋室铭》

  刘禹锡,唐代杰出诗人,自称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之后,自幼好学精通诸子百家,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。当时全国进士科录取只要20人左右,考中进士就相当于现今高考进了全国前20,难度非常高。而且当时唐朝宰相都是进士出身,考中进士无疑是成为将来宰相竞争者中的一员,刘禹锡带着这个巨大的光环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。

  前途无量的刘禹锡

  进士及第后,朝廷将刘禹锡任命为监察御史,这个职位虽然级别不高只有正八品,但具有监察百官、巡视郡县的的重大职责,放在今天这也是相当重要的职位,在封建王朝时期更是极其重要,尤其是对一个刚刚步入仕途的人而言,无疑是一个巨大助益。两年后,刘禹锡便再次迎来了仕途的黄金期,进入东宫成为太子教书。在古代进入东宫,就相当于即将登天。因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,进入东宫就相当于提前成为新皇的核心人物,当太子即位后必然是要重用的。所以,此时的刘禹锡前途无量。

  在东宫,刘禹锡被太子的核心幕僚王叔文称为“有宰相之才”。太子李诵也对刘禹锡颇为欣赏,因为李诵亲眼目睹了大唐的由盛转衰,便对像刘禹锡一样有着“复兴大唐”抱负的士子格外青睐,大为任用。但就在这个时候,太子中风了,德宗皇帝一着急也撒手人寰,皇帝一驾崩病中的李诵即位,史称唐顺宗。唐顺宗一登基便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“永贞革新”,对过去东宫的旧臣也任命到重要岗位。而刘禹锡就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、叛度支盐铁案、崇陵史判官,这几个位置就相当于今天的农业一把手、盐铁一把手,把持着李唐王朝的经济命脉。

  “永贞革新”的序幕缓缓拉开,而这一次的革新呢!是实现李唐王朝复兴的必由之路,也势必会侵害其他势力的利益。其中就包含宦官这一群体,这群大太监手握着唐朝长安的神策府(整个都城的士兵),相比于明朝的太监有过之而无不及,明朝太监只是表面风光,实则还是皇帝的家奴,而唐朝的这群太监可以弑君、可以废立君王。唐朝历史上有四个皇帝是因为太监的干预而失去皇位,而唐顺宗就是其中之一。唐朝太监果断地废除了唐顺宗的皇位,扶持其子李纯登基。而刘禹锡也自此走进了人生的低谷。

  颠沛流离的刘禹锡,被命运胁迫而促成的大诗人

  从炙手可热的仕途新星,刘禹锡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。李纯即位后,刘禹锡先后贬为远州刺史、远州司马(今四川阿坝州),从一个朝廷重臣转眼间就成了一个贫困地区的戴罪之臣。而此时的刘禹锡年仅33岁,正是人生的黄金期,建功立业的好时候,却只能在这穷乡僻壤之地守着那几卷残书、几张破琴,用诗句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慨。

  转眼间10年过去了,唐宪宗李纯不知怎么的突然命刘禹锡回京任职。刘禹锡非常激动,觉得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,便诗兴大发在玄都观做了一首诗:“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 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”,而就是这首诗,让刘禹锡再次跌入谷底。有心人看到此诗后,便做起了分析:玄都观是朝廷,树是大臣,大臣都是刘禹锡走后提拔的,言下之意就是有他刘禹锡在就没这些人什么事了。

  这可让这些“有心人”很恼火,便开始收集刘禹锡的罪证,终于在他曾经写的诗句中发现了端倪,便上告皇帝,说刘禹锡有不臣之心,讽刺您是曹操,唐宪宗一怒之下便将刘禹锡再次贬到播州(今贵州遵义附近)。播州在唐朝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?只有五百余户,人烟荒凉、破败不堪。听闻刘禹锡的遭遇,往日的朋友们便纷纷奔走相告,为刘禹锡谋求出路,终让刘禹锡换为连州刺史,后来又辗转到四川任职。

  10年后,被调任安徽和州刺史。到了这,刘禹锡再次遇到了麻烦,又因诗而受苦受难。刘禹锡虽是被贬而来,但职位也比地方官大一级,可强龙不压地头蛇。刘禹锡到这里就被知县给了一个大大的下马威,安排他住在城南门的偏僻之地。但不久后刘禹锡家门口便挂出一幅字:“面朝大江观白帆,身在和州思争辩”,有江水可观,有白帆可看,上哪去找如此美妙的江景房呢!很是自在。知县一看便给刘禹锡又换了一处城北的住所。

  到了城北,刘禹锡再做一诗:“垂柳青青江水边,人在历阳心在京”。知县于是将刘禹锡再次转移。这次转移到城里的一个极其简陋的破屋里,也就是在这里刘禹锡写下了那篇千古传唱的《陋室铭》,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这时的刘禹锡早已是安之若素、闲情雅致,回首少年时的风流,今日的怡然自得,他变得乐天自在,不再为名利所动容。人生嘛,开心最重要。到公元826年,颠沛流离半生的刘禹锡终于等来了回京的诏令。

  但回京后,刘禹锡依然是谁也不惯着,再写诗一首——《再游玄都观》,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 种桃道士归何处,前度刘郎今又来。唐宪宗见刘禹锡依旧是从前那样,便再将刘禹锡贬斥到苏州、汝州、同州等地。到了唐文宗李昂登基后,才被调回京城,任太子宾客,做一些闲职。纵观刘禹锡的一生,从前途无量到颠沛流离,从愤愤不平到安之若素,可见,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与挣扎
刘禹锡赞美秋天的古诗有哪些?刘禹锡描写秋天的诗有哪些

 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诗人,才华横溢,与柳宗元同科及第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

  但是,他这个诗豪的仕途极不顺利,因为永贞革新的失败,他遭遇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。

  从朗州、连州、夔州,再到和州,几乎踏遍了荒凉的巴山楚水,身心遭受到了极大的创伤。

  但是,无论世事如何变迁,仕宦怎样浮沉,他都初心不改,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。

  他的豁达开朗,他的昂扬向上,都在他的诗歌有着深刻的体现,现在就分享他创作的三首描写秋天的古诗,和我一起走进诗人豁达豪迈的精神世界。

  01

  

  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
  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——唐 刘禹锡《秋词二首 其一》

  赏析:何为合成愁,离人心上秋。似乎在古人眼中,秋天如果不带点悲情的色彩,这秋天好像就不是秋天了。

  但是,刘禹锡是个另类,在他的心里,秋天的美好要远远地胜过春天,晴空万里,一鹤凌云,便会引发自己的诗情飞上云霄。

  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,支持王叔文变法的刘禹锡被贬朗州,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,仕途的坎坷,政治上的失意,并没有令他心生颓废。

  这首秋词就是作于朗州司马任上,秋高气爽,晴空万里,高远辽阔,他的诗情便随着那凌云的白鹤一起在广阔无垠的秋空里遨游,真是令人如痴如醉。

  明净,高远,气势雄浑,意境开阔,在他的笔下,诗情画意的秋天是如此的美好,没有一点秋的寂寥和萧瑟。

  诗人的旷达高远,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,让整首诗都昂扬着向上的力量,就如一首非同凡响的秋的赞歌。

  02

  

  山明水净夜来霜,数树深红出浅黄。

  试上高楼清入骨,岂如春色嗾人狂。——唐 刘禹锡《秋词二首 其二》

  赏析:秋山明媚,秋水澄净,秋霜晶莹剔透,树上的叶子有红有黄,在山林中错落有致地点缀着。

  秋天的景致清丽雅致,能使人的心情沉静下来,不会像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发狂。

  如果不信,你就登上高楼远眺,那彻骨的清澈,一定会使你的心中升起澄静之感。

  刘禹锡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,就如他在《游玄都观》一诗中对权贵发出的挑衅那样“种桃道士今何在?前度刘郎今又来。”

  在此诗中,他也把春季和秋季拟成了两种不同立场的人,春季是轻浮的,就如朝中那些阿谀奉承的权贵小人,而秋季是端庄素雅的,一如屡遭贬谪的自己,高洁沉稳,初心不改。

  03

  

  昔看黄菊与君别,今听玄蝉我却回。

  五夜飕飗枕前觉,一年颜状镜中来。

  马思边草拳毛动,雕眄青云睡眼开。

  天地肃清堪四望,为君扶病上高台。——唐 刘禹锡《始闻秋风》

  赏析:去年,秋去冬来菊花枯萎的时候,秋风和诗人告别;今年,蝉鸣的孟秋时节,秋风如约而归。

  五更时分,睡梦中的诗人就已经感觉到熟悉的秋风又回来了,它一如老样子,依旧那么劲急肃爽,可是,镜子里,诗人的容颜却已经十分衰老了。

  秋风塞北,那战马因为思念边地的日子,拳毛都抖动起来;扶摇直上,那大雕顾盼青云,睁开了惺忪的睡眼。

  秋高气爽,天辽地远,视野开阔,正是登高远眺的好时节,纵使我疾病缠身,也要赴秋风您这个老朋友的约。

  秋风与诗人共话别情,就像两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,首联写秋风依时而归,颔联写诗人的感慨,颈联写壮志依旧,尾联写豪情不减。

  秋风依旧,人已非昨,前半部分略略带点感慨之情;马思边草,雕眄青云,高台迎风,诗的后半部分精神顿作,令人振奋。

  整首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,雄健,高亢,给人以力量,令人振奋。

  这首诗与的《秋声赋》大约写于同一时期,是他晚年的作品,彼时,诗人疾患不断,健康堪忧,但是,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他骨子里的顽强斗志从未消失殆尽。

  “举眼风光长寂寞,满朝官职独蹉跎”,对于刘禹锡的不幸遭遇,白居易如是说。

  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,而他,自有其内在豁达和从容。

  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”。字字句句都充满了积极乐观和旷达高远。

  虽然历尽了太多的坎坷和心酸,但是,这个打不倒的的诗豪始终像个斗士一样,精神抖擞,斗志昂扬,虽身处逆境,但从不绝望,更不颓唐。

  而以上分享的三首秋天古诗,清丽,明亮,意境高远,令人心生振奋,同时,这也是他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精神写照,值得世人学习。

  本文刘玲子candy原创,谢绝搬运和抄袭,图片来网络,归原,如有不妥联系删除,谢谢您的关注

亲!欢迎您阅读昆山热水器维修公司,专注于昆山太阳能维修昆山空气能维修昆山热水工程维修/安装/清洗/维护,真诚欢迎您-_-
QQ客服
企业官方客服QQ
QQ客服
企业官方客服QQ
加盟合作微信

| 数据统计→: